时间在2013年的9月份,除了Kinect的那个项目之外,还跟着公司的Manager开会进行了一次头脑风暴,议题是讨论和模拟另一个名为OxyBank的项目,这是关于银行的,在这个时间点的前面十几年和后面几年的时间里,银行窗口对外提供服务时,客户协议等文件还是需要打印出来给客户签字的,每个文件大约有两份,签字后一份给客户,另一份银行存档。OxyBank项目也是一个demo性质的,代码不知道哪里来的,可能也是从国外拿过来的吧,其主旨是基于平板模拟银行窗口的一次客户服务,从客户来到柜台提出请求,到客户完成信息的录入,比如签字,某些环节的客户确认,从而实现无纸化办公。
关于Kinect项目和OxyBank项目,还有其他组的几个项目,我们还在办公室里举行了一次公司层面的演示,像路演一样,介绍这些项目,请公司其他人参与,收集他们给出的意见,只是后期看来,象征意义更大些,所以真想做出东西,主要还得靠自己。
当今年代,现在几乎去每个银行网点办理业务,都能看到这样的一个平板,客户可以使用电子笔点击确认,完成签名动作。在非银行的其他机构也能看到这样的平板,比如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医院,形式上可能会有些不同,比如除了客户方信息的录入,在机构柜台业务方,可能还会放着一个扫描仪,像台灯一样的,可以完成一些证件类、文件类实体文件的电子化录入。关于OxyBank项目这个创意在多年后的今天看来,还是很有前瞻性的,只是业务场景上考虑的还不是很全面,从实际经验来看,业务场景只有在真正的结合业务时,才能具体产生出来,Demo性质的项目总是太demo了。
除了这些具体的项目外,待在公司里,还需要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因为你不知道下一个项目会用到什么样的知识,只有博学多才,用到时才可有的放矢,自然这些知识是围绕微软的技术体系来的,学习这些知识还可以考取一些相关的证书,费用是由公司出的,至于证书的实用性,各有各的理解,因为这些证书都在微软的体系下,并不在国家认可的证书目录里。此外,关于着装和礼仪,公司管理层还特地发了邮件重新申明一下,9月份的天气还是很热的,不管是办公室里面还是外面,穿衣服不能太随意,当然衣服也得勤换着。
这个月份里,除了工作之外,我和女朋友两个人还请了她姑父一家人吃了顿饭,我的女朋友自从来到上海后,一直住到姑父家里的,在这之前还从未见过面。吃饭的地点定在虹中路的黔香阁饭店里,那里距离她姑父家比较近,饭店的档次还是可以的,另外前来吃饭的还有她姑父的表哥,前不久从四川来到上海的,这次刚好赶上了,从这次见面开始,直到现在,也有近十年光景了。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