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团队开发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前端主要工作区横向有六个选项卡,每个选项卡里纵向又细分为四个选项卡,主要工作区外还有几个辅助工作区,页面的操作是非常复杂的。为了提高页面的交互能力和响应速度,多线程编程是必不可免的,在线程的任务划分上,主线程负责页面控件的交互,如点击按钮,信息显示等,其余操作则由后台线程完成,这一系列的设计要求开发人员具有一定的水平,另外在调试代码的时候,经常不知道代码逻辑跑到哪里去了,代码的阅读和分析能力也非一般小项目可以媲美的。
十几年过去了,这个前端的设计在现在看来依然十分领先。
我作为已经工作一年的开发人员,在多线程的编程上确实需要有所提高,为此,在工作外,利用生活中的部分时间,学习和实践了《.NET+4.0并行计算技术基础》中的技术,然后再将这些技术应用到项目中,所谓学以致用,并在应用中学习。由于公司安全方面的要求,生活中的代码和文件无法直接拷贝到公司的电脑中,但是可以通过开发经理转发到公司里,如此,在十多年后的今天,当我浏览个人邮箱中的内容时,依然可以看到当时发送的邮件。
2012年上半年,同学DY的发小ZJS也来上海找工作了,这样本来三个人合租的房子里住成了四个人,生活又变得丰富多彩起来。ZJS不是我们IT行业的,他在到来的几天后找了个电话销售的工作,开始工作得很好,还给我们分享了工作中的趣事,听来津津有味,ZJS是那种很善于聊天的人,现在的话称为“气氛担当”,现在还有各种各样的担当,比如颜值担当,谈起这个,我们团队里其他组有个男士就深受各位女生的喜爱,此是外话,无需细说。
在我们的系统中,后端的服务是由WCF作为担当建立起来的,因此对于WCF的掌握,也是生活中需要继续学习的部分,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按照书中的章节,逐渐搭建WCF服务,并实践下各个细节技术,这可以快速提高自己的技术认知,并进一步提高自己对于公司项目的掌控能力。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DY同学是使用Java作为开发语言的,他那里买了很多Java方面的书籍,闲暇时间,我也会拿来翻翻,虽然现在的项目中用不到,但是,在几年后的另外一家公司里,却用了一年多,这也算是为未来储备了吧,至少不会因为项目的突然变更而变得手足无措。
记得高三那年,班级后面的黑板上,写着大大的“厚积薄发”四个字,这要求我们多学习,多练习,多测试,为了最后那张高考试卷。现在毕业到了社会上,这四个字依然十分有效,不能因为项目中一时的安逸而放弃对技术的追求,因为说不定哪天,安逸就不在了,曾经追求的那些说不定就派上了用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