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十年011-二次搬家

时间在2021年毕业季之后,在上海读研究生的同学HSB也毕业了,HSB也是我的本科同学,当年备考研究生时我选择了老家山东的学校,他则选择了上海的学校。又要搬家了,HSB也会偶尔过来跟我们聚会一下。工作地点我和TYZ在浦东软件园,DY在陆家嘴软件园,各方距离平衡之下,最终我们在龙阳路地铁站靠近芳华路附近租了一套两室一厨一卫的房子,面积应有40多平,房租1800元,三人均摊。那是一套几个房间一字排开的房子,从南到北为阳台,主卧次卧,然后是厨卫,主卧有圆桌可以就餐,至此我们算是远离了群租房的困扰,可以安心生活与工作了。

现在想来,当时搬家之时,我们居然是通过肩扛手提乘地铁的方式完成的,年轻人就是这样有活力,放到现在,一个货拉拉就可以解决了,自然那个时候也没有货拉拉这样的平台,时代在进步。

小区附近,芳华路、芳草路、芳芯路,三条路并列排开,这也是我们大概的活动场所。远离群租房,可以避免很多安全问题和不必要的担心,现在有很多外地来上海的人,都是只身一人闯上海,加之房价增长过快,群租房也是不可避免的无奈选择。

关于上下班的路程,当时在小区到龙阳路地铁站中间有一大块储备用地,中间有一条小道,小道两边都用围墙与储备用地隔离开来,这是一条近路,可以步行到地铁站,此外也可以走白杨路的大道到地铁站。上班时间比较紧的话可以走小道,下班时间宽松或雨雪天气可以走大道。

搬了新家之后,终于可以自己做饭了,TYZ是我们里面厨艺比较好的,可以做很多菜样;DY厨艺也可以,尤其擅长做他的家乡菜,比如小炒年糕,手撕包菜;HSB擅长做一个大菜,炖鱼;像我则需要从头学起。还记得第一次炒菜时,灶火开得太大,结果放进去的蒜瓣都糊了,自那之后才知道,刚下油时,灶火要开得小些,可以开在三分之一左右。为了学习更多的厨艺,我们还特地买了一本菜谱,名字是《家常食材家常菜》,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自从有了这本书,各种菜品可以尝试做起来了,鸡鸭鱼等也可以自产自销了。

在某一天,我们盘算着去金山海边逛逛,因为自从来到上海后,大家还没有去过海边。网上查了一下,公交车转一次,单程三个小时,计划早点出发,下午四点开始返回,这样到家七点左右,也不算太晚。我们是这样计划的,也是这样执行的,到了金山海滩后,那是一片空旷的近海面,从海岸线往里1公里左右,可以看到有一筑墙隔离了近海和远海,据说是为了防止某些大鱼到近海伤害民众,也可能是为了防台风,上海这边,每年都会有一个台风季,几个台风陆续登场并退场。

住在龙阳路附近,距离世纪公园近了很多,于是偶尔逛逛世纪公园,也可以放松下紧张的工作心情。对新知识的渴望也是不可怠慢的,虽然我们四人的技术栈不太一样,但是大家也可以互相翻翻彼此的技术书籍,共同成长进步。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