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长时间的相处,组内的同事也渐渐熟悉起来,大家都是新毕业的学生,都租住在公司附近几公里范围内,比如玉兰香苑、唐镇、北蔡等位置,下班后或周末时间可以聚集在一起吃吃玩玩,现在回忆起来也是透漏着一丝温馨。
对于早餐,通常都是在软件园路边摊买点东西带到公司的,路边摊提供的品类有几种,煎饼果子,鸡蛋灌饼,豆花、油条、小混沌,几个骑着三轮车的摊主每天早上都会准时出现在那里。
煎饼果子摊位,首先一排薄脆的油炸果子整齐的排在最前面,旁边放着一些提前切好的佐料,生菜,甜面酱之类的,靠近摊主的位置是一个圆形平面铁锅,铁锅下面是火炉,可以持续给铁锅供热,火炉的旁边还有一缸提前和好的面粉。做煎饼果子时,摊主会在缸中盛一些面粉到铁锅上,用手中的工具以极快的速度平铺成一个薄饼,再使用铲子分离开薄饼和铁锅,翻过来在另一面涂上甜面酱,撒些作料,拿一两个油炸果子到面饼上,并辅以生菜,最后把饼连同添加料卷起,放入纸袋中,煎饼果子吃起来酥脆感十足。鸡蛋灌饼摊位,煎饼的做法大同小异,不同之处在于鸡蛋灌饼的煎饼,加热好会鼓起一个包状,摊主撕破这个面包,将鸡蛋打到面饼里,并翻过来加其他作料。
豆花和油条,就像我老家的豆浆和油条一样,似乎这两个总是成对存在的,有吃有喝,身体暖暖,这里的油条都是现炸的单腿样的,而我们老家的油条更偏向于双腿样。
软件园内有食堂,午饭和晚饭都可以去那里,米饭免费可以加多次,人均在15元左右,经济实惠。对于我们这些忙了半天的人,有个固定地点,可以在食堂吃个花样饭也是很好的,当时的外卖业务还没像现在这样普遍,满大家跑的都是外卖小哥。这些饭菜中印象最深的是瓦罐鱼头豆腐汤,食堂内只有周二和周四才会提供这个菜品,鱼头豆腐汤,新鲜无比,每次选这个菜,我都能多吃碗米饭。另外不定期的,组内还会在园区附近聚餐,给大家改善下伙食。
食堂园区内有一个乒乓球场馆,下班后,我们时常光顾那里,打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然后回家。组内的同事,在乒乓技术上,RC和BZ算是比较好的了,我是三脚猫的功夫,从小学开始就是这样的,运动细胞不足。
此外,在2011年8月的某天,我们组内几个同事还相约去上海动物园逛了一圈,当时随行的还有武汉分公司过来的一个女同事,当时我们在办公室谈到她们以什么样的要求去找男朋友时,她还说到要看有没有眼缘,在前几年的一次聊天中,偶然得知还单着呢,已经准备攒钱自己过了,不知道这期间经历了什么,想必“眼缘”两个字不是那么好把握的。
毕业后,根据公司HR的建议,按照流程申请上海户口,打分制度,但最终没有申请通过,最后办了一张三年有效期的居住证,公司HR也很诧异,为什么别人办的都是一年期的,我却能办三年期的,好吧,也许我刚好介于那个分水岭,距离户口差了一点点的距离,直到几年后,才补上这个点点距离。
2011年9月份,在京东上购买了毕业后第一部手机Motorola ME525,至今还存留着这个手机盒子,放些小物品什么的。另外我们现在租住的房子是群租房,厨房都被其他人占了,我们同学三个不会在家里做饭,直到搬家到第二个地方。
发表回复